花黄和花钿有什么区别

网上有关“花黄和花钿有什么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花黄和花钿有什么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花黄也称花子,是古代妇女脸部的一种女性额饰,又称额黄、鹅黄 、鸭黄 、约黄等 。它是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 、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 ,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 、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 、嘴角、鬓边等处。

因所贴部位及饰物质、色状不同 ,又有“折枝花子 ” 、“花油花子 ”、“花胜”、“罗胜” 、“花靥 ” 、“眉翠”、“翠钿”、“金钿 ”等名目。与花黄相近的额饰还有花钿 。

花黄妆有两种画法。

其一是染画法,是指用笔或其他工具蘸以**的颜料涂染在额中和额两侧,一般在额上侧描涂的比较多。

染画法根据染画的手法不同又分为三种:一种是平涂法 ,将**的妆粉平涂整个额头;第二种是半涂法,用**妆粉涂半个额头再以清水晕染,形成由深及浅的过渡效果称为“约黄”;第三种是蕊黄法 ,在额中或眉心的位置用**妆粉涂圆形或简单花样 。

其二是粘贴法,又称“花黄”,用金**的纸剪成各种装饰图案用胶水黏贴在额间比染画法更加便捷。

关于花黄与花钿的对比:

1.首先从制作形式上看 ,花钿分为头饰和面饰两种形式 ,作为面饰的花钿,是用金银 、铂、珠、翠,经过加工剪刻制成薄片的饰物 ,有刻成花 、鸟、扇、蝶形等形状的纹饰。

2.花钿和额黄妆在妆饰时都是将饰物贴在额头上 。

3.花钿的使用方法与额黄妆站贴法相似,都是用胶进行黏贴。妆饰花钿时所用的胶主要为呵胶,呵胶是用鱼螺制成的 ,粘性强,所谓“呵胶出辽中,可以羽箭 ,又宜妇人贴花钿 ”。在使用时只需要对着呵胶吹热气或者用舌尖轻舔,呵胶就会变得软黏 。

“额黄”,南北朝至唐时 ,妇女爱在额间涂以**,作为点缀。因黄颜色厚积额间,状如小山 ,故亦称“额山”。

涂黄方法

据文献记载 ,妇女额部涂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为染画,一种为粘贴 。?

染画

染画是用毛笔蘸**染画在额上 。其具体染画方法又分两种:一种为平涂法(额部全涂) ,如唐裴虔余《咏篙水溅妓衣》诗描述:“满额鹅黄金缕衣 ”。一种为半涂法,在额部涂一半,或上或下 ,然后以清水过渡,由深而浅,呈晕染之状。北周庚信《舞媚娘》诗“眉心浓黛直点 ,额角轻黄细安”,南梁江洪《咏歌姬》诗“薄鬓约徽黄,轻细淡铅脸” ,都是指这种涂法 。

粘贴

粘贴法较染画法容易,这种额黄是用**材料剪制成薄片状饰物,使用时以胶水粘贴于额上即可。由于可剪成星 、月、花、鸟等形 ,故又称“花黄 ”。南朝陈徐陵《奉和咏舞》诗“举袖拂花黄 ” ,北朝《木兰辞》“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唐崔液《踏歌词》“翡翠帖花黄”等 ,都指的是这种饰物 。严格说来,它已脱离了染额黄的范围,更多地接近花钿的妆饰。

花钿?

关于花钿的起源 ,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 ,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 ,宫女奇其异,竞效之 ”。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

在唐代,花钿除圆形外 ,还有种种繁复的形状。花钿 ,是将剪成的花样,贴于额前。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说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 、闲处 ,来尝暂去 ” 。剪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纸、鱼腮骨 、鲥鳞 、茶油花饼等多种。剪成后用鱼鳔胶或呵胶粘贴。从出土传世文物图像材料所见,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 。

关于“花黄和花钿有什么区别”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尺丽见]投稿,不代表幺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yhz.net/yaoyao/346.html

(11)
尺丽见的头像尺丽见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尺丽见的头像
    尺丽见 2025年09月05日

    我是幺幺号的签约作者“尺丽见”

  • 尺丽见
    尺丽见 2025年09月0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花黄和花钿有什么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花黄和花钿有什么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花黄也称花...

  • 尺丽见
    用户090510 2025年09月05日

    文章不错《花黄和花钿有什么区别》内容很有帮助